美國LLM申請流程(三之一)

推薦函重點/如何找推薦人

寫在前頭,因為我想省錢,所以沒有找代辦,所有文件都是自己跑自己寫自己處理,當然還是有朋友家人一起review文件,雖然他們都不是"專業"級,但還是很感謝他們幫我抽絲剝繭整理頭緒這樣。

直接跳看:
如何在LSAC上增加推薦人資料:美國LLM申請流程(四)
如何教導推薦人創建推薦帳號:美國LLM申請流程(三之二)
如何事後增加推薦信數量:美國LLM申請流程(三之三)

推薦信前後改了9次架構才確定。

一般來說,推薦信當然都會寫申請人的好話,所以他們已經看過無數優美的文藻,所以重點應該是要放在內容夠不夠具體,藉由第三人說出那些很有說服力、且剛好是申請人的亮點,才會打中評審委員。

雖然我不是專業寫推薦信的,但,因為是國際學生,強烈建議英文能力普通的申請人(AKA就是我這種托福還沒破百的),請推薦人可以描述一下你的英文學術能力

[其實這有放在LSAC的推薦人的指導原則(特別是英文口說和寫作能力部分),但因為我們一般人都是用申請人的角度,然後由推薦人自己撰寫(或是有些是寫草稿後給推薦人修改),要不是因為我有協助推薦人註冊帳號時瞥到(以推薦人角度),否則我根本不會知悉這些內容。]

英文學術能力的描述可以有很多面向,只要和推薦人間有過英文互動(ex.英文學術交流),甚至是論文題目有引用外國文獻也可以寫(代表你有確實理解國外學說,並引用/轉化作為論文內容)。

我自己後來看到這個指導原則後,還是厚著臉皮向恩師要了第二封推薦函,請他在裡面補充描述我的英文能力。(當然,身為申請人,自己準備文字內容及題材給推薦人是最基本的禮貌,這樣對方才有可能幫你寫成栩栩如生的故事)

【教授篇】

1、上策:找最熟悉自己的教授
大家都說一定要找最熟悉你的教授,是真的!請一定要找最熟悉自己的教授。最粗淺的熟悉是那種每到教師節你都會想喊他一聲教師節快樂的那種老師,再來就是你每年都會固定拜年的對象。教授要至少教過你一堂課(才有辦法給學術評價),只有在走廊上遇到打招呼的老師不算。
教授不一定要是申請學校的校友,其實推薦信就是以第三人角度客觀評價你這個人的能力和性格,只要教授願意替你的能力背書,不一定非得要哈佛大學博士不可,畢竟都是教職等級了,只要名聲不要聲名狼藉還名揚四海的那種,基本上說話都是公認可信度挺高的。

2、中策:不熟的教授,但是很大咖或是學術威望高
假設自己沒有唸碩士、沒有熟識的教授、課堂表現普普存在感低,自認沒多少老師對自己沒有印象,那就挑成績班排比較高的(有些老師打分數最高分就是80,你得79分就算班上前1%)。再來就是學術影響力比較大的教授(這邊僅僅是假設,並無預設立場哪種教授學術影響力比較大,畢竟每個領域都有屬於他們的專家)。

選這種教授,措辭、態度都要自己沙盤推演會不會不夠周到,以免讓對方留下負評,否則推薦信上可想而知不會有甚麼好話。不是我要雞婆,只是我覺得現代人真的越來越不會花心思換個立場想。

假設你自己是推薦人,今天有學生突然敲你FB請你幫忙寫推薦函,即使語氣懇切又彬彬有禮,阿但這學生平時沒在聯絡、上課又很低調或根本沒來、成績也沒突出到多有印象,你會願意花時間去翻這學生修過甚麼課程、成績如何嗎?教授平日已經忙到開花了,一般學生無法想像現在學校教授行政庶務有多麼繁雜,能力越大責任越重,所以千萬千萬不要造成推薦人的麻煩,他才會願意幫忙。

所以,幫自己一個忙,基本中的基本,就是要附上曾經修過他開課程的成績單,直接告訴對方我在哪個年份修過您的哪個課程,因為受您啟發所以我決定要繼續攻讀XXX,我預計申請OO學校,以下我幫您回憶我在課堂上的表現:某堂課我曾經簡報過XXX,同學反應和回饋是OOO,您給我的意見是XXX,反思後我將這份簡報修改並增加篇幅投稿OOO並成功刊登。

不要寫拉哩拉雜的甚麼哪堂課我生病缺席有跟您請假、曾幫您到樓下還書跑腿這種==,記住,推薦信是要說你的學術能力性格,每個段落都要扣緊這個主題才會是加分。

直接跳看:
如何在LSAC上增加推薦人資料:美國LLM申請流程(四)
如何教導推薦人創建推薦帳號:美國LLM申請流程(三之二)
如何事後增加推薦信數量:美國LLM申請流程(三之三)

--

--

小律師執業/留學日記
小律師執業/留學日記

Written by 小律師執業/留學日記

喜歡旅行,曾自助旅行13個歐洲國家、34個城市,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連續5天徒步行走118公里的聖雅各之路Camino de Santiago,最北踏進過極光圈,通過德語領隊及導遊人員考試,深知興趣不能當飯吃,於是認份當個朝九晚六的律師。為了圓夢,去美國拿了一個LLM學位。繞了一圈,還是臺灣最好。

No responses yet